關于周恩來的小故事
飛機遇險的時候
1946年1月,周恩來同志從延安乘飛機去重慶。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員,還有葉挺的女兒小揚眉,她才11歲。
飛機飛得又快又穩。透過云層,可以看到積雪的山峰層層疊疊,好像波濤洶涌的大海。突然,飛機遇到一股強烈的寒流,機翼和螺旋槳上都結了冰,而且越結越厚。不大一會兒,機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。飛機像凍僵了似的,沉甸甸地往下墜,還失去了平衡。機翼掠過一座座山峰,眼看就要撞著山尖了,情況十分嚴重。機長命令機械師打開艙門,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,好減輕飛機的重量,還要大家背上降落傘包,做好跳傘的準備。
大家正忙著,忽然聽到小女孩的哭聲。周恩來同志立刻站起來,從搖擺不定的機艙一頭,幾步跨到小女孩面前。原來小揚眉的座位上沒有降落傘包,她急得哭了。周恩來同志馬上解下自己的傘包給小揚眉背上,還親切地鼓勵她說:“孩子,不要哭,要像你爸爸那樣勇敢、堅強,同困難和危險做斗爭!”
大家看到周恩來同志不顧自己的安危,把傘包讓給了小揚眉,都要把自己的傘包讓給周恩來同志。周恩來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說:“不要管我!大家要沉著,不要慌張……”
就在這時候,飛機沖出了寒流的包圍。在陽光的照射下,冰甲開始融化了,整塊整塊的冰嘩嘩地往下掉。飛機漸漸升高了,繼續快速平穩地向前飛行。“咱們脫險啦!”機艙里一片歡騰。
周總理的睡衣
鄧媽媽七十多歲了。她戴著花鏡,安詳地坐在椅子上,給敬愛的周總理補睡衣。睡衣上已經有好幾個補丁了。這一回,鄧媽媽又穿上了線,右手捏著針略略抬起,左手在熟練地打結。她是多么認真啊。
一位年輕的護士,雙手捧著這件睡衣,望著補丁上又勻又細的針腳,眼睛濕潤了。
在她們面前的小凳子上,擺著個針線包。這個繡著紅五星的針線包特別引人注目。它是多年來周總理和鄧媽媽隨身帶著的。是從什么時候起他們就帶在身邊,一直帶到北京來的呢?是從延安窯洞,從重慶紅巖,還是從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上?
周恩來的故事 —— 三次付飯費
那是周恩來總理陪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杭州的事
這天下午周總理就要離開杭州了。幾天來隨行人員十分辛苦,周總理就吩咐秘書說:“今天中午,我請大家到樓外樓去吃便飯。”
樓外樓菜館的經理、廚師和服務員一聽到周總理要來請客的消息,都非常興奮。服務員忙著把面臨西湖的餐廳打掃得窗明幾凈,經理和廚師忙著商量菜單。 11 時左右,周總理和隨行人員談笑風生地踱過西冷橋,漫步白堤,來到了樓外樓。席間,他熱情地與隨行人員一一碰杯,感謝他們辛苦地完成了這次接待任務,并向北京來的同志一一介紹杭州名菜:這是活殺活燒的西湖醋魚,這是產自西湖的油爆大蝦,這是叫化子雞,都是北京人難得吃到的西湖佳肴。當周總理看到服務員端上一盤盤他最喜愛的家鄉菜時,一邊舉筷品嘗,一邊又向大家介紹說:“好久沒有吃到家鄉菜了,大家也來嘗嘗,這是紹興霉干菜蒸肉,豆芽菜,霉千張,味道不錯的嘛 ! ”吃得大家興高采烈。
飯后,周總理叫秘書去結賬。省里同志出來阻攔說:“不必總理付了,由我們地方報銷吧 ! ”周總理聽了說:“今天我請大家,當然由我付錢啰!”店里 經理知道周總理的脾氣,若不收錢,總理會生氣的,就收了 10 元錢。誰知周 總理又不肯,當即對旁邊一位姓姜的服務員說:“這許多菜 10 元錢怎么夠呢 ? 一定要按牌價收足。”經理和廚師商量了一下,又收了 5 元錢。不料,又被周 總理看到,生氣地說:“誰請客吃飯誰付錢。總理請客吃飯,也要和一般顧客 一樣付錢嘛 ! ”樓外樓經理沒辦法,只好又收了 5 元錢。這樣共收了 20 元錢。
哪里曉得過了 1 個小時后,筧橋機場給樓外樓經理打來了電話,說周總理臨上飛機前留下 10 元錢,付中午的飯費。樓外樓經理和職工們捧著這 30 元錢,都深深地為總理的這種廉潔奉公精神感動得熱淚盈眶。大家商量了一下,只有按總理的吩咐去做,當即把當天午餐的飯菜,按照牌價單仔細算了一下,總共 19 元 5 角,和普通顧客一樣結了賬,并給周總理寫了份詳細報 告,附上清單和多余的 10 元 5 角,寄給北京國務院周總理辦公室。
人民幣
一次記者招待會,周恩來總理介紹我國建設成就。一個西方記者問:“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?”這涉及到國家機密,不可能直言相告。總理眉頭一皺,很快答道:“有18元8角8分。”在場的人全都愕然。總理解釋說:“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面額為10元、5元、2元、1元、5角、2角、1角、5分、2分、1分,共十種主輔人民幣,合計為18元8角8分。中國人民銀行有全國人民作后盾,信用卓著,實力雄厚,人民幣是世界上最有信譽的一種貨幣。”話音剛落,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。總理有意回避問題的實質,以“總面額”替代“總金額”,于是堵了外國記者的口,又不損害招待會和諧的氣氛。運用曲解,使語言犀利而風趣,充分表現出他過人的應變能力和高超的語言藝術。
周總理坐公交
1954的冬天,周總理聽說北京的公共汽車很擁擠,老百姓坐車很困難。一天下午五點多鐘,正是人們下班的時候,周總理對秘書和衛士說:“群眾反映現在坐公共汽車很擁擠,等車要一兩個小時,現在咱們去了解一下情況,你們不要通告保衛部門。”
周總理一行三人來到北京圖書館附近的汽車站,人確實很多,等大家都上了車,周總理才最后上去。車里人很多,已經沒有座位,周總理往車里走了走,抓住吊環,汽車開動了。一開始,人們都沒有注意。過了幾分鐘,一位乘客發現了總理:“哎呀!這不是周總理嗎?”頓時,車里沸騰起來,許多人站起來給總理讓座,不少人往他身邊擠,有的人還把手伸過來要和總理握手。秘書和衛士都非常著急,怕把總理擠倒。周總理揮著手大聲說:“請坐,請坐,別擠!”這時,一位乘客擠過來,握著總理的手激動地說:“總理,你那么忙,怎么還來坐公共汽車?”周總理笑著說:“我也來體驗一下你們的生活嗎!”有的乘客非要讓總理坐下,總理堅決不肯,一直站著和大家親切地說著話。總理向他們在哪兒工作,住在哪里,生活怎樣,每天上下班坐車要多少時間。車走了幾站以后,秘書和衛士勸總理下車,說:“情況也就是這樣了,咱們趕緊回去吧!”總理還堅持坐下去,下了車以后,總理又上了無軌電車,在寒冷的夜晚走了大半個北京城。 情況搞清楚了,總理很快召集有關部門同志負責研究解決交通擁擠的辦法。他還提出許多可行的具體建議。比如,畫出人行橫道線,在繁華路口的馬路中間設安全島等
就是周總理提出來的,都是為了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。